杭州重现地标性雕像——八少女,轻歌曼舞展新姿
发布日期:2016-03-17     浏览:2588次     文字分类:雕塑新闻  

杭州重现地标性雕像——八少女,轻歌曼舞展新姿3月15日,时钟的指针指向中午11时,喧闹的武林广场工地突然安静下来,一圈玉白色的“绸带”被吊至半空,缓缓安放在三位起舞“少女”上方,这是雕塑合体的最后一道工序。

这一刻,没有任何特别的仪式,所有施工人员翘首而立,用如释重负的微笑迎接这完美的契合。

暌违4年之久,这座杭州地标性雕像的集体回归,意味着这个G20杭州峰会项目即将完工,也唤起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八少女”之父
解读雕像背后的故事

时间倒流到1984年,国庆前夕。当年风华正茂的钱士元、陈运龙、施炳贵奔波在武林广场“八少女”雕塑制作工地上。为给国庆35周年献礼,来自原杭州城市雕塑创作室的10位雕塑精英,花了3个月时间设计,集体创作出美轮美奂的“八少女”雕像,在半年内完成了雕塑安装过程。

在杭州,30多年来与“八少女”合影留念的人不计其数,但能真正说得出雕像含义的人不多。15日上午,就在武林广场工地现场,今年已70多岁的钱士元说出雕像的“秘密”:

8个雕塑分为两组,中间一组3个,周围一圈5个。“一来象征在建国35周年之际落成,二来纪念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

雕塑里的八位“少女”各司其职:中间三位舞蹈,手舞丝绸;周围五位,分别演奏琵琶、笙、古筝、笛子和箜篌。“既突出五位少女的民族特色,同时也象征杭州是‘丝绸之都’”。

当时由于条件有限,雕像采用水泥制作,所幸这一点儿也不妨碍“少女”神采奕奕的风韵;当时的喷泉也是专门由香港公司前来安装的,一个水底彩灯就要一万元!

1984年9月26日晚,杭州第一座现代化喷水景观池——“八少女”雕塑音乐喷泉正式亮相。音乐、灯光和水花共舞……在那个时代是一种多么令人兴奋的“都市奇景”。

在钱士元的回忆中,那一晚的杭州真的是万人空巷。此后20多年间,“八少女”成为来杭游客到此一游的“标配”,很多浙江的“70后”“80后”,都有一张与“八少女”的合影。

风吹雨打30年,水泥不断风化,雕像多次维修,“八少女”逐渐沧桑。2012年,随着武林广场地铁站和武林广场地下商城的开建,“八少女”不得不与大家暂别。

阔别4年后
“八少女”百年不变

时光流逝,一晃眼32年过去了。钱士元、陈运龙、施炳贵早已风霜满面,但他们对“八少女”的呵护之心从未变化。雕像复建从2013年5月正式开始。雕塑施工方特地聘请他们三人为艺术顾问。

从动工的那一刻起,“原汁原味”四个字就成为了复建雕像的指导思想。新“八少女”的外形保持了从前的经典造型,位置、大小、风格都不变。中间的三位“少女”连基座高达7米,旁边的五个“少女”连基座高3米多。

鉴于水泥雕塑容易风化,3位老艺术家一致提出,复建的雕像要用不锈钢材质。记者从磨石公司了解到,雕像采用了“316冷轧不锈钢”,抗腐蚀性强,耐久度高,“一百年都不会变”。

因为武林广场地下将开通地铁,为了排除安全隐患,不锈钢材质的雕像设计为空心,重量从五六十吨降至8吨,减轻了广场的压力。不锈钢材质外,喷上了氟碳白漆。“既保留住雕塑原白水泥的历史印象和视觉感受,又以更现代的材质美感,将作品长久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施工方磨石公司负责人说。

“与时俱进”的还有更多细节。钱士元指着弹箜篌的“少女”说,她的琴原本没有琴弦,这次加了上去;边上那位吹笙的“少女”,她手中的笙比从前更加逼真,设计者们专门买来真的笙作参考;还有那位弹古筝的“少女”,扬起的手臂做了微调,造型更优美。

“新的‘八少女’比预期的还要好。”钱士元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在原汁原味呈现基础上,将缺失的补上,更加美,更加整体化。”

还有一项不得不说的改变之处就是新版音乐喷泉。负责喷泉施工的杭州华艺喷泉公司说,新版音乐喷泉系统共有各式喷头791只,不锈钢LED水下变色灯441盏,最高可以喷出36米高。为了保证水质,喷泉还加入了水处理净化系统,并做了跌水效果,水流从高处往下跌落,整座喷泉更具立体感。

新武林广场“五一”揭幕

“八少女”雕像还将经过一番调试,在5月1日正式与杭州市民见面。同天亮相的,还有备受关注的新武林广场。

作为下城区G20杭州峰会项目之一,目前武林广场地面景观已完成70%-80%进度,包括大型乔木种植、管线预埋等工程。

记者了解到,今后的武林广场将分成东、中、西三个区块。中部广场区块,保留中轴线上的音乐喷泉和展览馆;中轴线以西,最大限度保留武林广场原型,在草坪和树丛中增加了通风井道、楼梯等设施;中轴线以东设计“下沉广场”。


说说您的看法:(无须注册)

所有评论:共0条评论


暂没有评论。
;
资讯分类 (Article classification)
热门资讯 (Hot news)
最新文章 (Lates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