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雕塑艺术的陵墓石雕
发布日期:2017-03-09     浏览:3388次     文字分类:雕塑知识  
元明清雕塑艺术的陵墓石雕

【一】明陵石雕明陵石雕

元代在统一中国后,虽建都北京,但由于是发基于蒙古,其历代帝王在死后都运回原籍安葬。关于元帝陵墓葬情况,文物考古界从来少有报导,即一般的元代墓葬,也报道很少。而元代以后的明、清两代,就大为不同了。

明代先定都南京,后迁北京。明朝十六代帝王仅第一代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其它十五帝中有十三人葬在北京。其余二人,即第二代惠帝朱允炊在位仅四年,皇位即为成祖朱棣夺取,其本人死无葬所,又第七代景帝朱祁钰也是不知葬处。因此,埋葬在北京昌平县境的十三人,被称为明十三陵。明石雕

明孝陵前的石雕行列,在类别和数量上都和唐、宋两代有所不同。总的类别是瑞兽十二对,包括狮子、獬豸(古代瑞兽,形类鹿、狮混合体)、骆驼、大象、麒麟和翼马各两对。其形象是一对站立,一对跪卧;文武侍臣各两对,共八人,如以与唐、宋帝陵石雕相比,明陵多了獬豸、骆驼、麒麟,而缺少朱雀(唐陵)、马头鸟身的瑞禽和形似犀牛的瑞兽角端(宋陵),以及唐宋两代同有的蹲狮和外国客使。而宋陵的护陵将军和内侍雕像,明陵也是没有的。所有以上这些不同的变化,当然是和不同时代的不同风尚,尤以统治者的思想意识和爱好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雕置在北京明十三陵即以成祖长陵为中轴线的石雕群,种类和数量以及列置的先后顺序,都是与明孝陵一致的。即由外陵门起,首先是建在陵道中心的碑亭,其次是华表一对分立于左右石雕行列之前,以下的顺序即是立狮、跪狮、立豸、跪豸,再下就是驼、象、麟、马,接着武臣、文臣。只是在体积上,十三陵石兽不及孝陵显得魁伟高大;从造型手法上看,十三陵石雕不论是石入、石兽,都表现出一种华而不实,缺乏内在的精神活力,而且比之宋陵同类石雕也有逊色。如十三陵的狮子不论站者或蹲卧者,都显得玲珑精巧,仿佛类同玩具,而且也似乎缺乏石头那样的重量,更说不上雄强劲健的气魄了。如拿其立狮与唐顺陵立狮相类比,那将是无法比拟的。即使与宋陵立狮相并比,如宋太宗永熙陵或宋神宗永裕陵的立狮,都表现出一种劲健的气魄,而十三陵立狮已看不出这种造型上的优点,,蹲狮和立象就更逊一筹了。但明孝陵石雕群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却与十三陵有所不同,首先在造型上,它所体现的是雄大浑厚、体积丰硕而富有感染力,反映出明代初年中国统一以后所应具有的博大坚实的气魄和朴素而又洗练的艺术特点。特别表现在明孝陵的大象和骆驼的造型上,就更为明显。明代在建国初期,曾有一切典章制度向盛唐学习的号召,实际从明初的一些雕刻或雕塑制作的造型上,也是很可以体现得出的。

谈到明代的陵墓石雕,特别是属于帝王陵前石雕群,除南京、北京外,还有可能不大为人所知的明祖陵和明皇陵石雕群。明太袒朱洪武(字元璋)是安徽凤阳府人。在他登上皇位后,为了荣宗耀祖,对于死在家乡的祖父母和父母墓地,也尊封为“祖陵”和“皇陵”。并在陵前大建石雕仪仗群,而且所置石雕群的数量超过了孝、长二陵。明祖陵葬于今江苏省洪泽湖边的泗洪县(归属凤阳府),皇陵则在凤阳。

明“祖陵”葬的是朱元璋的祖父母,葬地与皇陵不在一地的原因,是由于朱元璋的祖籍最初是从泗洪迁到凤阳的,所以老家是在泗洪。那里离洪泽湖很近,由于湖的地理变迁,现陵地已浸在湖边,陵前石雕群完全被湖水冲倒,―部分已淹没在泥沙之中。1963年《考古》月刊第8期曾发表过一篇《明祖陵》的调查文章,对倒在泥沙中的石雕群,作了详细的报导。得知明祖陵与明皇陵两处的石雕群在布局和数量上完全一样,所不同的仅是祖陵是南向,皇陵是北向,这是由于利用地势而形成的。在石雕的雕刻艺术方面,根据“高约2,2米的石狮八对(已倒地),造型雄伟壮健,较之明孝陵石雕则显得生气勃勃,风格近于唐、宋诸陵;倒地断折的石望柱(华表),高约6米,八棱,满刻卷草花纹……与孝、长二陵为六棱刻卷云纹者迥然不同,乃仿自巩县北宋诸陵,……某些细部似仿唐乾陵。”(见《考古》月刊的评价)。明祖陵的石雕像可能由于雕刻匠师的水平较高,以至似乎超出于其它明陵石雕像之上。但十分可惜的是,这一批较好的明代陵墓石雕,已全部倒毁,虽仍有一部分完整者,看来想把它”陕复旧观是难以做到了。

属于明代的陵墓石雕,除帝王陵地以外,各代帝王还有各自的皇陵,如明代第十代皇帝,世宗朱厚熄虽是继武宗为帝,在即位后追封其生父朱祜杭(兴献王)为恭熄献皇帝,并号其墓为“皇陵”,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为营建陵地于湖北省钟祥县城东的松林山,陵垣占地六百亩,四周围以朱色高墙,陵前用石板铺成长达一千三百米的神道,左右对称列置华表、蹲狮猢豸、骆驼、象、麒麟、跪马、立马各一对,武将、文臣各二对,在围绕坟墓的茔城城头上,用汉白玉雕成九十九个巨大的排水龙头,雕工精巧,殊为:比观。这样的仪卫雕刻阵容,比之凤阳、泗洪两地皇陵,虽然在数量上少了一些,但仍是袭用孝陵和长陵的制度而设置的。至于雕像的风格,由于时在明中后期,当然比之孝长二陵有所逊色。另外,皇室贵族和官僚地主的墓地,也多有雕置石人马的制度。明太祖朱元璋,曾封他二十四个儿子分驻各省为藩王,因此成为皇室定制,世代相沿。他们本人及其子孙,死后的墓葬,也都是很奢侈的。尤以藩王本人的墓葬,有的几不亚于皇帝,现仅列举其一例:

分封在河南省卫辉府的第十三代帝王明穆宗朱载垦第四子朱翊钧,封号是潞简王。死后葬在今新乡市以北的凤凰山,那里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其墓区占地八万多平方米,一切布局,基本上是摹仿北京明十三陵的帝王陵墓而建的。墓道最前端建有石牌坊一座和华表一对,这是帝陵前必有的设置,由石坊向内,为神道左右的石兽行列。从石雕的类别说,潞简王墓前的石兽,比之帝王陵前还要复杂多样,即除了狮子、獭獬、骆驼、象、麒麟、马等六种之外,还有羊、虎以及其它不知名的瑞兽共十四种之多。所不同的是,每种只有一对,其形象多为跪卧或蹲坐,仅大象是站立的5至于侍臣像,仅有文职服饰者四人。雕像的体积,高者2.77米,矮者1.55米,这和十三陵石雕也是相类的。只是在石雕的造型风格上,由于它是明代末期的制作,不免显得手法拙稚,拿它与明十三陵或凤阳皇陵同类石雕相比,自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显然是出自地方石工之手,不可能与帝王陵前是集中了全国各名工巧匠的高手所雕制者相提并论。

又据了解,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东郊尧山,有一处明代藩王江靖王朱守谦(朱元璋的从孙)后代的“王墓”群。在南北十余公里,东西三四公里的墓区内,有王墓十一座,王室墓百余座。王墓筑有内外围墙,墓前有华表、石兽、石人行列,现仍部分保存,并以“雕工精巧,造型浑厚”见称。(见《中国名胜词典》)由此足以说明,明太祖二十四个儿子封在全国各地的藩王墓,或者如明世宗生父一类的明“皇陵”,当不止以上几处。再加上贵族官僚们的墓前所有,则散存在国内各地的明代陵墓石雕像,当是极其丰富的。如西安市南郊有几处明墓,墓前即遗有石人石兽雕像。

在明十三陵石雕艺术制作中,除石人、石兽以及华表、石牌坊所附有的装饰雕刻以外,更有每一陵丘前所建有的隆恩殿(享殿)前石阶中心“御道”上的龙凤琼墀或琼阶石雕,一般多是用长十多米,宽二、三米的大条石雕成为龙凤祥云等纹饰,在宫殿建筑装饰雕刻方面,它是很突出的。河南新乡的明潞简王墓,也有隆恩殿和石雕御道,尤以潞简王墓左侧他的爱女己赵氏墓所雕琼阶石,雕工特别精致。但如从雕技来说,以与明帝陵同类雕刻相比,当然仍是有很大差距的。

【二】清陵石雕清代的帝王陵墓分散在北陵(辽宁沈阳)、东陵(河北遵化)和西陵(河北易县),实际清代的祖宗共有三代都追尊为皇帝,第一代肇祖(永陵)葬于清代发祥地兴京(今辽宁新宾);第二代太祖努尔哈赤(福陵),第三代太宗皇。

位于河北易县以西永宁山区的清西陵,葬有四个皇帝,即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和光绪(崇陵)。其陵地布局,大致与清东陵相类似。但就陵前石雕说,清西陵又与东陵有所不同。即石雕行列仅有作为中心的雍正泰陵和嘉庆昌陵前的二组。而陵垣最前方不仅石建牌坊有三个之多,而且在坊内“大红门”前还雕有一对瑞兽石雕,这是清东陵所未见的。其它的道光慕陵和光绪崇陵则一东一西,相距都在十多华里以外,由于地势的关系,陵前未雕置石人、兽行列。只是清西陵在雕刻艺术上,尤以建筑装饰雕刻方面,仍然有它突出之点,那就是道光皇帝慕陵隆恩殿(享殿)的木雕。慕陵位于雍正陵西南约十华里,由于地形的限制,陵的规模不大,但在建筑上却特别考究。隆恩殿和左右配殿,纯用上等楠木建造,不施油漆彩画,所有殿壁隔扇、梁柱和全部天花板,全是精工雕制的龙凤飞云纹饰,艺术气氛极为浓厚,虽属清代后期的制作,在建筑装饰上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时代距今不远。其历代帝王的陵前石雕在中国古代陵墓雕刻中的地位虽不甚重要,但如果是为研究清代与其以前各个时代的对比,尤其是研究清代二百六十年中中国雕塑艺术风格和雕工技艺的高低变化,都有必要加以比较,并对于各个帝王的在位历史年代有所了解,为此再列表如下:

始祖一、肇、兴、景、显四祖的永陵,葬辽宁新宾县启运山南麓。葬努尔哈赤的父、祖父、曾祖父、高曾祖四代,陵前无石雕像。

始祖二、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葬辽宁沈阳东北郊。陵前石雕瑞兽四或六对。

始祖三、太宗皇太极的昭陵,葬辽宁沈阳市北郊。(现为北陵公园)。陵前石雕瑞兽六对,陵道前另有蹲狮一对。

帝陵一、世祖顺洽(福临),在位十八年(公元1644一)661年)孝陵,葬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清东陵,陵前石雕瑞兽十二对,侍臣六对(在东陵中轴线上)。

帝陵二、圣祖康熙(玄烨)在位六十一年(公元1662年一1722年)景陵,葬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陵前石雕瑞兽三对、侍臣二对。

帝陵三、世宗雍正(胤祯)在位十三年(公元1723―1735年)泰陵,葬河北省易县城西永宁山清西陵,陵前石雕瑞兽三对,侍臣二对,陵道前另有瑞兽一对(在西陵中轴线上)。

帝陵四、高宗乾隆(弘历)在位六十年(公元1736―1785年)。裕陵,葬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陵前石雕瑞兽六对,侍臣二对。

帝陵五、仁宗嘉庆(颐琰)在位二十五年(公元1796年一1820年)。昌陵,葬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陵前石雕瑞兽三对,侍臣二对。

帝陵六、宣宗道光(曼宁)在位三十年(公元1821―1850年)。慕陵,葬地同仁宗陵。陵前无石雕仪卫。

帝陵七、文宗咸丰(奕泞)在位十一年(公元1851―1861年)。定陵,葬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陵前石雕瑞兽三对,侍臣二对。

帝陵八、穆宗同治(载淳)在位十三年(公元1862―1874年)。惠陵,葬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陵前无石雕

帝陵九、德宗光绪(载括)在位三十四年(公元1875―1908年)。崇陵,葬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陵前无石雕仪卫。

帝陵十、宣统(溥仪)在位三年(公元1909年一1911年)

说说您的看法:(无须注册)

所有评论:共0条评论


暂没有评论。
;
资讯分类 (Article classification)
热门资讯 (Hot news)
最新文章 (Lates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