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雕塑断指5次
发布日期:2015-07-12     浏览:2469次     文字分类:雕塑新闻  
 

7月11日上午,多伦路四川北路的沈尹默塑像又开始整修。多伦路管委会办公室黄主任说,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十次替塑像喷铜粉了。多伦路文化一条街位于被誉为“露天博物馆”的街市,但10处文化名人雕塑都被人为损坏过,无奈屡屡要修复。

B名人雕塑频遭损坏/B

记者昨天来到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两侧风格迥异的海派建筑间,或坐或站的铜像栩栩如生,不少游客驻足拍照留影。

据多伦路管委会介绍,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上世纪30年代,曾经聚集过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三十余位中国文化名人,1999年,虹口区将这条原本道路狭窄、建筑凌乱,夹杂着露天菜场的小街还原为充满浓郁文化氛围的街市,特意铸就了十大文人雕塑。

然而,5年来这批雕塑命途多舛。管委会办公室黄主任告诉记者,最早雕塑用的是玻璃钢材质。也许是出于好奇或恶作剧心理,安置在长椅旁的丁玲坐像,手指被折断有5次之多;而冯雪峰塑像中的马车,拉杆数次被踩断,马头也不翼而飞。后来换成较硬的铜像,又有人偷刮铜粉。

“其实铜粉不值什么钱,但是这么一弄,加上自然生成的铜锈,雕塑就看不下去了。”黄主任说。刚刚修复过的雕塑虽然焕然一新,可仔细一看还能发现不少剥落的痕迹,露天一个月,又会显得脏兮兮。

B公共设施也遭毒手/B

多伦路并非一条独立的步行街,它的长度仅550米,夹杂在居民区中。正因为四通八达,这一“露天建筑博物馆”中遭殃的便不仅仅是雕塑。

环卫人员告诉记者,许多公共设施都遭到了破坏。例如原有的100把长椅,现在仅存50余把;标志性的四季钟楼玻璃面罩被打碎;街边的路灯,连同变压器一起“失踪”;刚栽种的西洋杜鹃,隔天就只剩枝叶……

最为夸张的是,竟有人将便桶随手倒进路边的垃圾箱内。工作人员张先生气愤地说,多伦路营造的氛围是“路通、灯亮、树绿、钟响”,然而一些人为了少走几步路,避免穿弄堂去倒粪站,竟做出如此不文明的举止,实在愧对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

B政府管理居民监督/B

为此,多伦路管委会也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例如成立“塑像管理小组”和公共设施执法队伍,每周进行巡视,定期保养。但这些措施能保障白天的安宁,夜间的安全和环境又令人担忧。

“不过最近居民自觉监督的意识强了,情况也好多了。”黄主任对记者说,夏日炎炎,有人赤膊穿短裤纳凉,常听到居民提醒大家注意文明举止,也有人监督举报偷窃破坏行为。多伦路第二小学的少先队员还当上了“小小啄木鸟”,为不文明现象“挑刺”。

黄主任表示,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今后还将发动居民志愿者,一同维护文化氛围。“现在上海设立在居民区旁的景观路越来越多,环境虽然不是文物遗迹,同样需要爱惜。公共区域的品味提升了,最终得益的还是广大居民。”




说说您的看法:(无须注册)

所有评论:共0条评论


暂没有评论。
;
资讯分类 (Article classification)
热门资讯 (Hot news)
最新文章 (Latest information)